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输血科副主任
主任技师,专业型博导
联系方式:020-61643353(办公室)
E-mail:yzpeng1981@126.com
从事临床检验诊断学工作36年,擅长临床生物化学检验、分子生物学检验和临床细胞遗传学检验。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病原生物学系访问学者。
研究方向:
● 病原微生物与宿主的相互作用,候选益生菌——嗜黏蛋白阿克曼氏菌的功能研究及产品研发。
招生专业:
● 临床检验诊断学
招生层次:
● 专业型博士、硕士
● 学术型硕士
研究成果:
1. 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Akkermansia muciniphila(Akk)菌种库
课题组于2014年-2015年分离出37株Akk菌株,据目前所知是拥有此菌最多的实验室,也是中国第一个分离出此菌种的实验室。我们掌握了便捷有效的分离Akk的新技术,以创新的方法分离培养了Akk的不同基因型,填补了该项研究在国际上的空白。有关不同基因型的功能研究,正在进行中。
2. 首次对中国人群肠道Akk进行了定植率和定植量的研究,发现此菌在中国人群中大量定植,此菌的阳性定植率约为51.74%。后续又分离出37株Akk,并挑选了其中的23株通过Eric-PCR方法首次对此菌进行了细菌分型,此菌可分为12个不同的型。这两部分工作相关研究论文已经发表在Journal of Applied Microbiology, 2016 ;120(2):452-459。
3. 我们通过对分离的37株Akk进行全基因组测序、组装和注释,描述了Akk的基因组结构,绘制了其系统发生树。精准定量分析初步验证了Akk的丰度与肥胖和抗糖尿病之间的关联,揭露了Akk丰度与BMI和抗糖尿病药物使用的强相关性。相关内容已经发表在BMC Genomics ,2017;18(1):800-800。
4. 国内第一株Akk(GP01)全基因测序的部分结果显示,中国株Akk菌与模式菌株(ATCC-BAA 835)比的基因组总量要大(约为2.76Mbp),共有基因数2034个(占总数的88%),特有基因数为278个(占总数的12%)。我们的前期研究表明,该菌株有同模式菌株相似的作用-即减轻高脂饮食小鼠体重、改善胰岛素抵抗和肝脏的脂肪堆积。
该菌株有关该菌株的初步功能研究,已经发表在Anaerobe. 2019 Dec 9;61:102138. doi: 10.1016/j.anaerobe.2019.102138. [Epub ahead of print]。目前,还在进行该菌株后续深入的功能研究。
5. 初步完成了人工合成培养基培养该菌的实验。
本研究的最终目标是将我们自行分离的Akk菌株转化为具有抗肥胖和糖尿病等作用的活菌微生态制剂。
代表论文/著作(*通讯作者):
1. Xianfeng Guo, Shenghui Li, Jiachun Zhang, Feifan Wu, Xiangchun Li, Dan Wu, Min Zhang, Zihao Ou, Zhuye Jie, Qiulong Yan, Peng Li, Jiangfeng Yi, Yongzheng Peng* . Genome sequencing of 39 Akkermansia muciniphila isolates reveals its population structure, genomic and functional diverisity, and global distribution in mammalian gut microbiotas[J]. BMC Genomics,2017,18(1).
2. Wu, F., X. Guo, J. Zhang, M. Zhang, Z. Ou and Y. Peng * (2017). 'Phascolarctobacterium faecium abundant colonization in human gastrointestinal tract.' Exp Ther Med 14(4): 3122-3126.
获奖情况:
● 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项和美国专利1项。
学术任职:
● 中国医师协会检验医师分会信息处理与咨询检验医学专家委员会委员
● 广东省医疗行业协会医学检验管理分会 副主任委员
● 广东省医学会检验分会常委兼检验信息工程学组组长
● 广东省医师协会检验分会常委
● 广东省健康管理学会医学检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